201702/15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44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賴香伶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勞動金像獎—再現勞動尊嚴
王醒之(左下角工作室負責人、輔仁大學心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勞動金像獎已辦理10屆了!我何其有幸能在今年透過全國徵件活動、在多元視角的敘說中不斷見證勞動者的尊嚴。不論是工地裡高空作業的板模工、穿梭大街小巷的清潔隊員、水裡來火裡去的打火兄弟、或是一天十二小時的計程車運匠、全年無休的餐飲業廚師、生產線上的電子作業員、甚至公務機關櫃臺後面無血色的約聘僱人員等,說到底,好像都是一口飯的問題。但這口飯,值多少?
我們都在勞動商品化的世界中長成,吸氣吐氣之間,都是資本主義製造,在這樣的大秩序裡,要把一個關於「勞動價值」的故事說明白向來就不容易。因為,勞動一直以來只有「價格」而少有「價值」。在勞動力零碎化的浪潮下,我們的勞動價值從八零年代以來,早已被一個個浪頭拍碎,以件計、以次計、以日薪計、以時薪計……。
今年二十餘部入圍決選的參賽影片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再發現」的過程,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讓觀影人重新發覺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無色無味的勞動秩序,並且無以迴避地直視那些在產業變遷、動盪中的勞動身影們。包括你、我自身。此刻的臺灣,實質薪資已經倒退了15年;在全國850萬受僱勞工當中,有大約350萬人的月薪不到三萬元,80萬人的月薪不到兩萬元。總體來看,有七成受僱勞工月薪不到四萬元。這當中則包括了九成年齡低於三十歲的青年!
因此,我們可以在《機器人夢遊症》與《澳洲的夢》當中看到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面對青年貧窮與低薪的世代難題,拼命想擺脫窮忙族的厄運;我們也可以在《水蛭很多的地方》、《尋找照顧正義》、《外勞優與憂》與《守護》等片當中看到原住民、新住民與移工們如何在勞動力市場的邊緣、在主流文化的邊緣掙扎泅泳。
勞動者除了討一口飯的無奈之外,還有爭一口氣的問題。無論是產業的沒落,或是人的落寞,都遮掩不了我們在勞動中努力朝向、肯認勞動價值的意志,哪怕現實中勞動價值早已殘存無幾。因此,我們可以在《被偷走的七天假》裡聽見勞動者對藍綠政黨的吶喊、在《金鳳的少女時代》中看見那個活在大夜班裡的女性勞動者對過往的緬懷,同時,更不能忽略《九零后打工妹》嘗試傳達出勞動剝削與家庭發展間難以釐清的糾結;儘管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的敘事取向,但卻都真真實實的共存在臺灣基層勞動者身上,都想要用力說:「我一輩子的勞動不只是換取工資而已!」
這就是勞動價值。
偏偏,當我們翻開經濟果實分配的帳本時,就會發現2008年景氣略略復甦之後,臺灣新增加的GDP並沒有反映在薪資漲幅上;2008金融風暴後全臺派遣勞工人數反而暴增。勞基法的修法非但跟不上就業市場的變化,公部門反而帶頭大量任用派遣、鼓勵非典型勞動,對於違法的廠商放任不管,在有限的行政手段下只能用擴大勞基法適用範圍來因應(比方說人力派遣業納入),但又在各種政治現實下沒辦法加強勞動檢查……。
所以,這就更凸顯出《火裡去的人》、《穿梭在病房間的愛》這兩部影片中警消、醫護、社工等第一線社會服務勞動者在重大災難事件發生時的重要性。除了經濟性勞動,他們也提供著社會性、政策性的勞動。這顯然不能純以薪資論之。然而,這些勞動者跟其他受僱者一樣鑲嵌在日益崩壞的勞動體制中,處境已經異常艱難。
今年這些傑出的影像作品,不只是歷史記錄,更是現實揭露;不只勞動中的剝削與控訴,更有勞動中的人性與傾訴;在內容上,從都市到偏鄉、從兩岸三地到國際移工、從勞動體制到政策角力、從勞動底層到青年貧窮、再到原漢並陳,在在都拉出了一個複雜而流變的勞動光譜,用影像見證著大時代的勞動群像(與斑斑血淚),珍貴而真實;不斷提醒著我們,就算未來的經濟秩序、生產韻律被科技與資本催動得飛快,勞動者終究會為自己的勞動價值找一個傲然的立足之地。
勞動金像獎今年將邁入第11個年頭,如果你還沒看過,建議你可到臺北好YOUNG 勞動影音平臺(網址:http://media.bola.taipei/index.php)觀看與分享,如有勞工教育相關公益撥放需求,可洽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這些影片記錄著你我的身影,也召喚著屬於你我的勞動尊嚴。
不只是紀錄:從第十屆勞動金像獎談起
鄭怡雯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視覺社會學實驗室主持人)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的西方社會,面對著階級間矛盾與衝突的不斷擴大,人們於是期待藝術不應粉飾太平,而是要能夠回應現實的生活,因此在寫實主義的藝術思潮影響下,十九世紀興起的紀實攝影,開始將鏡頭轉向了過去被忽略的社會底層勞動人物。當時間推移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舉辦以勞工身影或勞動事件為主角的「勞動金像獎」,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希望藉由影像的穿透力讓大眾看見勞動者的故事,進而啟發對勞動價值的認同。本人有幸在勞動金像獎邁入第一個十年之際擔任評審,以下我將把第十屆投件的作品依主題整理出四大類,並就每一類在評審過程中出現討論度高,以及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來加以介紹。
一、勞動權益
「勞動權益」為主要核心關懷的作品,雖為數相對不多,但卻能看到嘗試結合故事性與價值傳遞、並在結構與個人之間進行對話的努力,其中首獎蕭立峻導演的《機器人夢遊症》正是其中代表,該片從紀錄富士康工人跳樓事件,到HTC供應商洋華光電的工程師疑似過勞死,來呈現兩岸科技行業勞動者普遍面臨的過勞處境。除此之外,也有以探討青年海外打工為主題的《澳洲夢》,讓觀者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直視所謂渡假打工背後隱藏的勞動條件相關問題。而《被偷走的七天》則有意識地將青年貧窮議題,和這一陣子以來爭議連連的工時與法定休假問題連結起來呈現。以上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台灣當前勞動權益面臨的威脅,也讓觀者看到在社會結構下的個人如何以不同的途徑集結起來,爭取對勞動者更友善的工作環境。
二、護理和照顧產業勞動圖像
雖然投件作品涵蓋多種不同產業勞動者的身影,但這回有多部以護理與照顧產業勞動者為主題,因此獨立成一類。這也反映出台灣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對於照顧產業需求與日俱增的現實性,但這些產業的勞動環境卻相對少被人正視和討論,而這次作品中包括《守護》和《尋找照顧正義》則在不同層面上,讓我們看到了臺灣離島和原鄉長照從業人員的處境,其中也包括該產業特有的情緒勞動面向,這在以照顧八仙塵爆事件燒傷患者護理人員為主題的《穿梭在病房間的愛》中尤其顯著。
三、女性和原住民勞動者
這次投件中還有多部以女性和原住民勞動者為主題的作品,分別從性別和族群的視角切入,其中不乏犀利之作,包括呈現不同世代台灣農村女性勞動者面貌的《靜默的力量》,以及對岸中國農村年輕女孩為了脫貧到城市打工,面對險惡的勞動環境,不斷地在現實經濟壓力與活出自我之間嚴重拉扯的《九零后打工妹》,該片獲得勞動金像獎第二名,也能看出勞動金像獎不分地域、以勞動者尊嚴為本的關照。
四、現代百工身影
投件作品中以各種不同行業勞動者身影的百工圖為大宗,行業光譜橫跨傳統到現代,比方熟捻竹管厝技藝的老師傅到捷運工程的現代技師,另外有些作品也讓人看見某些既熟悉又陌生行業工作者之日常,比方《拜飯掙飯》這部片,便是紀錄在殯儀館拜飯間工作的一位單親母親和更生人的勞動歷程和心情故事。除此之外,多部作品也把時間軸也帶入不同行業工作者的勞動過程與生命歷程中,讓觀者可以看到台灣社會在時代環境變遷下對不同行業勞動者的影響,比方專門為品牌做代工的女裝師、 傳統市場面臨改建裡的小商販、以及伴隨著土葬式微因此日趨沒落的撿骨師行業等等,這些作品透過鏡頭紀錄了台灣產業與勞動文化變遷的點點滴滴。
從以上粗分的四大類別,可以看到本屆勞動金像獎的投件作品中,不乏有與現實對話、能激發公眾討論勞動相關權益的潛力之作,有鑑於此,這些作品若能設法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勞動金像獎設立的初衷與公共效應的發揮將更為彰顯,而傳播之餘也能為未來的徵件活動,帶來更多參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拉長時間來看,包括現代百工勞動圖像這類的作品,也將會為台灣在勞動史料保存的道路上,積累珍貴的影像文化資產,並為日後不論是建立勞動博物館,抑或是成立勞工或社會史研究中心,奠定重要的基石。換言之,不論是從對現實勞動條件改善的促成和勞工教育的推廣,抑或是長遠來看勞動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勞動金像獎能夠拓展出的多元意義,其實已超越了紀錄本身,對即將往第二個十年前進的勞動金像獎,這會是期待,也是期許。
勞動金像獎—用影片說勞動故事
勞動局自2007年開始舉辦勞動金像獎影片徵選競賽,對外徵求勞動議題的影片,至今已徵得約170餘部的得獎影片,歷年所蒐集的題材非常多元,舉凡百工身影、國際移工、身心障礙勞工關懷、非典型勞動議題、職業安全、工會抗爭、社會議題關心等與勞動題材相關的影片均有收錄,希望人人都能用影片來說自己或周遭的勞動故事,或是藉由影像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自2016年起,有別於過去多徵集10至15分鐘短片,參賽規則改為徵求30分鐘以上的影片,希望讓參賽者把精采的勞動故事闡述的更為完整,也提高了個別獎項的獎金,出現令人驚喜的成果,不僅有傳統技藝產業老師傅的紀實、罕見行業的甘苦談、也有探討電子代工廠勞動條件、年輕世代移民打工、一例一休及長期照顧等重大勞動議題的影片,還有多部描繪原住民原鄉勞動的紀錄,而工地板模師傅、加工及代工廠女工、農村勞動生活、市場小人物、警義消和護理師及捷運維修人員、遊民、外籍移工、身心障礙勞動者、環保志工等從業者的生命故事,題材非常多元精采!
經過專業評審團的評選,2016勞動金像獎首獎作品由描述電子代工廠工人跳樓事件、工程師過勞死及工會幹部被解僱等事件的《機器人夢遊症》奪下,貳獎《九零后打工妹》則以中國農村家庭對抗貧窮為出發點,完整的呈現了中國民工子女在險峻勞動環境下的無奈;參獎《穿梭在病房間的愛》是以守護八仙樂園塵爆事件燒傷患者的護理人員為主角,深刻的呈現護理人員的專業堅持,及一日護理師、終身護理魂的職人精神,而參賽作品亦有如《澳洲的夢》、《被偷走的七天》等遺珠之憾。
勞動局計劃於今(2017)上半年挑選具勞動意識的勞動金像獎參賽及得獎影片,至大專院校、工會等進行勞工意識巡迴宣導,同時宣傳2017年勞動金像獎開跑訊息,歡迎社會大眾、工會學校踴躍拍攝勞動影片,共同競逐總獎金60萬元,首獎獎金高達30萬元的勞動金像獎徵選競賽。
資料來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