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1/01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113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賴香伶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百工導演:看勞動者說自己的故事

 

現任世新大學及臺灣藝術大學等大專院校講師、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工會幹部影像工作坊講師 鍾宜杰

 

       約翰‧葛里遜(John Grison)在1920年代末帶領了英國的紀錄片運動,不僅讓英國的電影行銷國際,同時也透過電影,在英國掀起了社會改革與政治運動浪潮。葛里遜認為,電影具備了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他提出紀錄片(documentary)一詞,認為紀錄片是對真實進行創造性的詮釋。葛里遜深信,電影是一種嚴肅而有能力塑造公眾意見的媒介。葛里遜的觀點與德國思想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於1935年所發表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立場相符,都具有對勞工階級的關懷,並且對電影抱有社會革命的期待與使命。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自2007年開始舉辦勞動金像獎,至今已經舉辦了13屆,吸引為數不少的勞工議題影片參賽。這些作品當中,有許多是勞工朋友自己拍攝製作,也有部分作品是出自受過影視技術訓練的學生、電影新鮮人、甚至專業人員之手。影片是誰拍的並不是問題,但是如果要把不同技術背景的影片放在同一個平台上比較,在公平性以及評審的判斷依據上,可能就會遭遇困難。此外,影片經常不是該職業勞工對自我勞動的描述,而是一個旁觀者的觀察與敘述。透過他者來觀察、記錄與描述,是一種常見的文體,但是如果能夠讓勞工朋友自我記錄與自我書寫,則會有不同的意義。這樣的構想,在數位攝影普及以前,是成本與困難度極高的理想;但是在人手一機、數位工具與網路普及的今天,則是可能的事。讓勞動者學會使用手邊的工具、認識電影的語言、操作軟體、以及了解拍片的程序,就是讓此事成真的基本功。

 

       在此背景下,勞動局舉辦了工會影像工作坊,召募各工會組隊參加。工作坊分成初階與進階兩個階段,完成初階班課程的學員,可以參加進階班,學習更完整的影片製作過程。這個工作坊進行的過程中有許多意料之中與意外之事。意料之事諸如,在人人皆有手機的時代,不論男女老少,學員對錄影這件事並不陌生,部分學員也有很好的攝錄影設備。然而,多半學員對分鏡、運鏡、電影語言等概念是陌生的。意外之事則是,有許多學員十分肯定影片的傳播能力,並積極地參與;40-50歲以上的成員數量遠遠超過年輕朋友;更令人意外的是,經過將近6個月的培訓,他們的成果,令人驚艷。

 

       值得一提的是,學員們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認真思考了自己工作的細節與意義;我認為這是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無可避免,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做為一個身處局外的紀錄者,常會觀察到被攝者自身沒意識到或未曾察覺的生活細節或問題,進而深入探討。在拍攝過程中,這種察覺與拍攝者/被攝者間的互動常常是作品中很重要的訊息。當掌鏡者換成是勞動者自己來記錄熟悉的環境、敘述自己的故事時,很容易進入想當然耳的預設。我在跟片的過程中,常常提醒學員們要進行這些自我觀察,並透過提問與討論,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在日常勞動中沒有察覺到的現象與問題。

 

       在剪接與後製的過程中,學員們也意識到,要說自己的故事時,必須考慮到自己想說的事與觀眾想看的不見得一致。不同領域的勞動者所重視的問題,經常不是局外人能理解與認同的問題。這時,該用什麼敘事方法、該如何鋪陳故事,就是重要的功課了。我猜想,參與工作坊的學員們,在這個自我檢視的過程中應該有一些收穫,也更進一步地深化了勞動意識。

 

       除此之外,這些品質優良的紀錄片都是勞動教育珍貴的教材,無論是做為校園宣導還是用於社會教育,紀錄電影都是很好的媒材。它沒有教科書那種難以親近的說教,而是用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故事打動觀眾,讓觀眾在故事中受到感染、產生共鳴。電影這個藝術形式跨越了勞動類屬的藩籬,使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對其他勞動者產生同理心,更加認識彼此,各行各業之間不再隔行如隔山。我相信,這些紀錄片拍攝過程與影片呈現的種種,都是深化勞動教育的有效方法。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做了一次勇敢且成功的嘗試,希望這個嘗試與成功不是偶然。

 

圖說:鍾宜杰老師於108年11月26日工會幹部影像工作坊成果發表會進行授課評語

 

 

 

6部精采的工會紀錄片簡介如下,歡迎至本局網站>影音書冊>勞動影音專區>工會幹部影像工作坊(https://reurl.cc/1QWqxD)專區欣賞。

1. 《叫我勞師》:訴說熱血教師除了兼顧課務及家庭,為了守護教育環境、替其他老師權益發聲到處奔波的辛勞。(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製作)

2. 《鋼琴醫生》:講述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鋼琴調音師以精準的手法展現專業技術,強調無法被取代的特性。(臺北市鋼琴調音業職業工會、中華健康養生產業工會、中華電信數據通訊分公司企業工會及臺北市商店售貨業職業工會共同製作)

3. 《沒有保險的保險員》:以南山保險員作為主軸,因值勤期間意外,申請職災給付時,才發現公司不承認僱傭關係,點出對抗大公司的無奈與辛酸。(臺北市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工會、臺北市新聞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及央廣企業工會共同製作)

4. 《們》:雖然電子商務興起,但街道上林立的門市不因此而沒落,反而因門市人員的熱誠接待、快優服務、準時送貨,而立於不敗之地。(大同綜合訊電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工會製作)

5. 《不當蠟燭,不做天使》:呈現臨床護理師工作狀況現實及理想之落差,他們如何透過工會,嘗試改善工作環境,並創造共好的醫療體系。(臺大醫院企業工會製作)

6. 《垃圾天使》:呈現小人物的辛勞,清潔隊員面對琳瑯滿目勤務的種種挑戰,為了臺北乾淨美麗的市容,他們總是義無反顧。(臺北市政府環保局企業工會製作)

 

圖說:初階課程王亞維老師授課情形

 

圖說:進階課程林愛珍老師授課情形

 

圖說:成果發表會中,局長及導師與工會幹部合影

 

 

勞動教育校園紮根—桌遊系列

 

臺北市公民與社會科學科平台召集人 莊易霖

 

       「無知,會是偏見與歧視的根源。」在近幾年的空服員罷工中,臺灣社會偶有出現不滿的聲浪表示:「空服員待遇優、薪水高,為什麼還要罷工?」但資深勞權律師吳俊達就指出,若你正是低薪資、高工時的那一員,這反而是「你應該要罷工的理由」。相對的,大眾眼中的福利佳,並不能成為「空服員不該罷工」的理由,其背後仍有看不見的成本、風險與乘客集體的飛行安全等顧慮。換言之,除了化身為「真爽,不用上班」和「不爽,不要做」等網路酸民們,在這幾波的罷工事件中,其實我們可以學到更多,包括「法律保障了我們哪些個別與集體的勞動權益?」、「政府又為什麼須立法來保障這些勞動權益?」等課題,每一項勞動權益的主張與實踐,都不只是自利,更有其社會意義。

 

       那麼在教育現場,我們如何讓學生在這些活生生的勞動事件裡,有提早「預備」的機會?這正是108課綱所強調的素養教學,而「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就是「素養」的完美樣貌之一。因此,從108課綱已正式上路的現在起,正是翻轉校園勞動教育的最佳時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臺首款結合勞動關係、勞動權益、勞動價值、職場認識、職涯發展等概念的體驗式教材—《Why工作、How生活》勞動桌遊,就是協助教師引領學生培養其勞動意識及勞動尊嚴的一大利器。這套由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委託坊間知名桌遊設計團隊,費時近一年時間研發打造的桌上遊戲,觀其整個研發歷程,包括勞動議題與人物角色之設定、遊戲主軸、方式與卡牌美編之確認,以及洽學者專家、學生及學校教師,舉辦多場遊戲測試活動,從專業性、趣味性及實作性等面向,檢視桌遊於課堂教學使用之可行性等,看得出來勞動局為了讓桌遊不只是玩樂,更可以在教育現場發揮真正「寓教於樂」功效的企圖心。

 

       「真實感」、「有溫度」兩大設計主軸,也是這套桌遊有別於眾多體驗式教材中的珍貴特色:

 

       首先,就「真實感」來說,在遊戲玩家的設計上,不僅兼顧資方與勞方的角色,在勞方的虛擬角色中,更納入不同年齡、性別與能力的高齡就業者、懷孕女性、單親爸爸、社會新鮮人等社會真實情境。

 

       再者,何謂「有溫度」的遊戲設計呢?在人生目標的規劃上,更是同時將「量」與「質」等環境因子考量進去。亦即,我們除了追求「薪資」、「利潤」、「績效」之外,「生活品質」、「幸福感」等人生課題也都應在考量之列。這提醒著我們,在擬真的「生活」與「工作」情境機制中做抉擇,別忘了還有暖暖的「幸福感」也是可權衡的選項之一喔!誠如日劇《黑心公司》曾有這麼一句話:「工作,是為了追求幸福;而非放棄幸福。」這不正是勞動意識與勞動尊嚴之所在,及其何以分外寶貴與重要呢!

 

       而在這套桌遊中,最貼心的莫過於勞動局,為了更快速拉近勞動桌遊與教學現場的距離,特地為現場教師加碼編製的教學光碟,以完全無違和之姿,協助教師可逕自融入108課綱的素養教學,也讓勞動教育校園扎根,透過《Why工作、How生活》勞動桌遊,不再只是羅織一場理想,更在公民力的培養中,建構永續的社會實踐。

 

       《WHY工作HOW生活》勞動桌遊遊戲介紹:

       由1位玩家扮演資方,其餘玩家則扮演不同年齡、性別與能力的高齡就業者、懷孕女性、單親爸爸、社會新鮮人等各種勞方角色,每個玩家都須在「生活」與「工作」的情境機制下,於有限的時間裡,努力達成各自的人生目標。資方角色的玩家必須以「績效」、「利潤」為考量,在時限內為公司賺取最大利潤;扮演勞方角色的玩家們,則須完成公司交付的工作以賺取薪資收入,而在工作之外,每個人同時也有著各自的人生課題,須不斷地在追求「薪資」、「績效」與「生活品質」、「幸福感」之間做出選擇。

 

       相關遊戲過程可至《WHY工作HOW生活》勞動桌遊發表記者會直播影片觀賞(網址:https://bit.ly/2rTpZkR)。

 


圖說:透過《Why工作、How生活》勞動桌遊,將勞動關係、勞動權益、職場認識、職涯發展等真實勞動現況融入遊戲中

 

圖說:未來勞動局與教育局亦將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勞動桌遊入校,成為臺北市校園勞動教育的體驗式教材

 

 

活動名稱/內容 時間/地點 洽詢單位/電話  相關連結
職涯成長講座-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
林珮玲(Ada-筆記女王)/知名部落客、作家 
1月4日(六) 14:00-16:00
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7號2樓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1999轉58567
相關網站
 

資料來源:

勞動臺北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資經驗分享 的頭像
    人資經驗分享

    人資經驗分享

    人資經驗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